原标题:基于民族文化的陶瓷文创产品设计探究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是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明确文化产业在增强民族文化力量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陶瓷融合民族文化精神和陶瓷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皆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必备部分,能够作为不同时代民族文化传达、艺术特征彰显、审美价值凝聚的重要载体。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文化产业已闻名国内外,陶瓷文化催生文创产品,更加强调陶瓷基本使用功能之外的文化传播与传承功能,决定了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应具有文化底蕴。事实上,中国陶瓷艺术以民族文化精神为基础不断发展,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儒家“以人为本”理念等文化基因,发展至今经久不衰,其文创产品更是民族文化艺术、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统一,传达出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基于生活美学审美,增强陶瓷文创产品功能属性
新时代背景下,陶瓷艺术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精神生活水平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促使现代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逐步普及。对此,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人员应基于生活美学审美创新设计思路,关注现代民众生活态度,围绕产品生活功能,使陶瓷文创产品成为民众实现精神追求的载体。与此同时,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人员应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明确现代民众面对纷繁杂芜的信息和视觉化冲击的产品,更加追求自然、简约的生活理念,据此寻找民族文化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契合点,从产品材质、形态等方面入手,以自然简约的陶瓷产品造型、淳朴的釉色为基本设计特征,展现陶瓷文创产品含蓄表达民族文化精髓的特质。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陶瓷文创产品“灵龙香台”为例,设计人员运用光滑细腻的陶瓷材料,借助民族文化“阴阳学”主张的黑白色调,呈现出舟形和圆形两种香台,以点燃的烟雾营造氛围,与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诗句所营造的意境高度契合,可作为民众在喧嚣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兼具装饰功能与文化功能。
搭载现代先进科技,打造陶瓷文创产品产业链条
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始终伴随着科技进步,决定着陶瓷文创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支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地方政府支持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改革方向,尤其在技术和产业方面予以陶瓷文创产品发展的支持,确保陶瓷艺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鉴于此,以景德镇为首的陶瓷文化产业相关人员及时转变理念,将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时期陶瓷手工业坚守的创新精神转变为兼具世界性、价值性和多元性的现代文化理念,将科技创新与文旅融合作为改革重点,融合地方性特色,打造具有区域性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陶瓷文创产品产业链条。例如,景德镇将陶瓷材料与象征文化符号的陶瓷历史遗址相结合形成“文化墙”;融合陶瓷文创产品设计的电视剧《青花》、电影《祭红》等;浙江将陶瓷业、旅游业和茶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并依托自媒体等科技平台进行宣传,形成陶瓷文创产品产业链条,促进各产业共同发展。
充分融合民俗文化,积极开拓陶瓷文创品牌市场
陶瓷艺术本身属于一种民俗文化,其文创产品作为物质文化决定了陶瓷文创产品设计应充分融合民俗文化,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创品牌市场。例如,明清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常用的博古纹样,寓意吉祥如意,一直传承至今,是中国民俗文化得以发扬的成功案例;景德镇知名陶瓷品牌“红叶”“玉柏”“百花”“玉风”等,在承载着中国民俗文化美好寓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旨在发展特色陶瓷和高新技术陶瓷,并凭借清晰的辨识度享誉国内外市场雷竞技raybet官网。在未来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进一步融合民俗文化中象征福、禄、寿、喜、和合的名花、瑞果等意象,增强陶瓷文创产品文化意蕴,以作为中国陶瓷品牌的民族烙印。
培养专业设计人才,开创高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基于民族文化的陶瓷文创产品设计需要陶瓷艺术教育作为支撑,以确保中国陶瓷艺术文化不断觉醒和创新。21世纪,人才已成为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陶瓷文创设计人才是陶瓷文创产品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包括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唐山工业职业艺术学院等在内的诸多高校已开设陶瓷专业,培养出大批陶瓷行业人才、技术骨干和艺术大师等。其中,唐山工业职业艺术学院联合陶瓷企业和其他职业院校搭建陶瓷文化传承与教学资源库,并将其作为民族文化传承子库,致力于为陶瓷产业培养文创产品设计和制作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未来需要更多高校参与陶瓷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以培养大学生双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将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与影视设计、美术设计、空间设计等相结合,提升高校文创产业教育水平。
(张晓颜,作者系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陶瓷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文化报雷竞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