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陕西 追赶超越”——2017“CRI中外记者看陕西”采访团在西安曲江新区研讨会现场(高岗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代红玉):湖岸曲折,楼台高耸,烟柳明媚,水满花盛。4月23日,“见证陕西 追赶超越”——2017“CRI中外记者看陕西”采访团走进西安曲江新区,于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中,探寻文化陕军的崛起之路,见证陕西特色文化产业领域的追赶超越。
作为大唐长安的一颗璀璨明珠,曲江兴起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千百年后,这座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继续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散发着光辉。
20余年来,曲江新区立足13朝古都得天独厚的优势,深耕特色文化内涵,厚植特色文化产业,如今已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并朝着世界文化创意新地标的宏伟蓝图大步迈进。
借光历史 再现汉唐荣耀
巍然耸立的大雁塔,颇显盛唐气象的大唐芙蓉园,色彩斑斓的杜陵遗址……它们承载着数千年的汉唐辉煌和不朽传奇。当它们以群体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这些历史和故事就变得尤为动人心魄。
这个鼓舞人心的伟大筹划开始于15年前。2002年起,西安曲江新区以盛唐文化为特色,集中整合资源,先后打造了包括大雁塔在内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同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为代表,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和开发建设路子。
以前期的探索成果为基,曲江新区随后打造了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并推进顺城巷皇城坊、长安里1912等一批文化项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度登古城墙,印度总理莫迪等诸多国际政要从西安城墙开启中华文明之旅,城墙“文化国门”地位进一步凸显。2016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在西安城墙成功举办,元宵晚会分会场在大唐芙蓉园隆重上演,完美呈现了盛唐神韵及丝路情怀,与“古城双灯会”一起,展示陕西文化魅力。
数字文化产业联合“互联网+”引擎发展
历史照亮现实,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步成熟,曲江对于新兴文化产业的扶持也不遗余力。
前些天,《大秦帝国之崛起》的热播让全国人民领略到大秦雄风,而在其背后,则是曲江影视产业的“大手笔”。多年来,曲江持续进行新区文化产业基金的扶持投资,尤其是针对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出了“风投+担保+基金+产权交易”全方位立体式金融支撑体系。如今的曲江,入区文化企业近6000家,涵盖了所有文化创意产业门类,CCBD、QCIC两个超级文化产业聚集区格局初成。
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下,曲江新区抢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机遇,组建了西安文化科技创业城作为西安首个新型创业孵化器,并在随后打造了曲江创意谷产业园,建成创业城苗圃园区、产业聚集园区。
目前,20万平方米创客空间初具规模,数百新锐团队和数千创业者已经进驻。一个以“文化+科技+无限可能”的产业园区正在推动曲江文化产业迈入转型发展新高度。
突破创新文化机制 滋养优秀成果“遍地开花”
始建于1912年的西安易俗社剧场是我国现存唯一仍在使用的百年剧场,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世界三大古老剧社”。然而,这一古老剧社也曾经历因市场萎缩、演出减少,出现生存发展举步维艰的状况。
意识到传统体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之后,2009年,曲江新区坚持市场化、精品化导向,全面展开文化体制创新改革。曲江新区累计提供4700万的资金作为文艺创作专项资金;777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艺单位事业经费;1400万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西安电影公司、西安市新华书店等转企改制工作……
改革以来,西安秦腔剧院先后复排了《三滴血》、《杨门女将》等传统经典本戏40余出,创排了《柳河湾的新娘》等新剧目10部,先后7次代表陕西参加全国大赛及对外交流,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等国家级、省市级奖项300多项。糖心vlog
秦腔《易俗社》、话剧《麻醉师》、舞剧《传丝公主》等剧目于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震撼上演,广受赞誉;西安交响乐团成立仅三年,就登上国家大剧院;大华1935的演出常常刷爆屏幕……
推动特色文化走出去 引领文化陕军追赶超越
据介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曲江新区以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为根本,深入推进城市化、全域城镇化、产业创新化、古都风貌化的同时,加大与丝路沿线国家、地区、省市之间的合作,建设丝绸之路申遗永久会址和丝绸之路博物馆,打造丝绸之路金融服务区,推动特色产业的国际化。
2016年,曲江新区以中国西部文博会、欧亚论坛文化分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国家级文化盛会为契机,强化曲江品牌。并通过举办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丝绸之路交响乐国际巡演等大型文化活动,促进丝路沿线文化资源、资本与市场创新合作,提升曲江品牌“含金量”。
13朝历史风云变幻,曲江这颗璀璨明珠却愈发绚烂。这里沉淀了太多故事,也正在创造新的传奇。走上国际化舞台新曲江,以特色产业为力量之源,正在厚积薄发,“文化陕军”追赶超越阔步向前。